我后悔当军嫂了,这些理由你能理解吗?
2025-02-13 09:00:14
浴火凤凰秦德君:五段不堪感情,两次入狱,九死无悔,彪悍过一生
题记:
如果张爱玲的生命,如她所说“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长满了蚤子”。
那么,秦德君的生命就是一件带血的破棉袄,不仅爬满蚤子,还打满了补丁。
秦德君1905年出生在重庆忠县,这里300年前曾出过一位抗清女将秦良玉。
和身为李鸿章后裔的张爱玲一样,秦德君是秦良玉的族裔。她的血液里一定是流着先祖基因,坚强刚烈,不屈不挠,正义勇敢。
那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一名即将临盆的彝族少妇,被丈夫赶出家门,她不得不在屋外的草地上,生下一个小女孩,起初是没有好听的名字,秦德君是她后来上学后,自己改的。
母女俩无家可归,是姨妈怜惜带在身边。从小,她几乎没有吃饱饭的时候,还得帮助家里做农活,小小年纪的她只能靠给姨妈家放羊,求得半口温饱。
从未得到的父爱,和家庭温暖,来自原生家庭爱的缺失,造成秦德君在自己人生道路中,两性及婚姻关系的不幸。
好在,她赶上了风云际会的年代,辛亥革命,清廷覆灭,川中大地也改头换面。
1918年,13岁的秦德君就读于万县女子初级师范,同年暑假考取官费(那时四川每县招两名官费生),她独自千里跋涉去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上学。
“五四”火焰燃遍全国,四川的学生爱国运动风起云涌。14岁的秦德君毅然拿起笔,写出自己亲身经历,发表文章《秦德君的黑暗家庭》,奋力批判社会,呼吁男女平等。
接着做了一件大事,表明她革命意识的彻底觉醒。
1927年7月8日,四川军阀刘存厚贴布告严禁妇女剪发: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故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然而,面对连坐的处罚,秦德君毅然剪去青丝,冲破封建旧习俗的关口,踏上时代的潮头,成为四川第一个剪发的女子。
保守势力本已对她视若眼中钉肉中刺,偏偏秦德君又一事被抓住把柄。
她给北大校长长蔡元培写信,要求进北大读书。蔡元培回信说:女子实业学校学生,恐怕未必合格。
这封信被学校当局查获,当即便把秦德君开除了。
秦德君女扮男装
无学可上的秦德君经“四川学生联合会”介绍,于1920年初到重庆,找搞联省自治和妇女运动的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她带头演讲,宣传妇女解放,鼓励女子放脚、剪发、参政,再一次成为抓捕目标。
在吴玉章的安排下,秦德君女扮男装从成都逃了出去,一路的逃亡之旅,让她有幸见到的在今天看来都如雷贯耳的名人。
她在重庆见到了陈愚生、在武汉见到了恽代英、在上海见到邓中夏、在北平见到李大钊和高君宇,并在北平做了李大钊的勤务员。
在秦德君的出走之路上,她所遇见的每一个领路人,都是后来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
同样,在逃亡之路上,也遇到了被她称之为“人面兽心”的第一个男人穆济波。
1920年,15岁的秦德君在重庆,暂住在《新蜀报》创始人陈愚生的家中。就在她准备启程去北平,面见李大钊,企求去苏联留学之前,吴玉章等多人为她设宴送行。
当天晚上,大家酒过三巡,有几分醉意。
据秦德君自己的回忆录里说,她当晚喝醉了酒,被同席的穆济波奸污了。
这件事,有待商榷,不能仅凭她一面之词。书中说穆济波在她“15岁时醉后奸污了她”,并“像魔鬼一般缠她半生。”
穆济波,1889年生,四川合江人,是最早的中学白话语文教科书的推动者,1926年他编的《高级国语读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白话文正式进入了高中语文教科书。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从“国语”与“国文”而来,最早使用“语文”一词的正是穆济波。
从各处资料查阅,穆济波除了秦德君书中所说“酒后奸污”“纠缠半生”外,其他方面并无污点,恐怕当夜酒醉之后的真相,谁也说不清楚了。
不想那一夜之后,秦德君有了身孕,她虽痛恨穆济波的趁人之危,但是却在同学劝说下,答应了穆济波的求婚,于是他们从1920年——1927年,几年间,辗转北平、上海、杭州、南京,一直生活在一起,并生下了一儿一女。
有很多东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她与穆济波没有一点感情,以她的刚烈性格是不可能与穆济波生活那么长的时间,而且还生育了一儿一女。
1923年春,18岁的秦德君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学习,由邓中夏介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奉命和其他两位同志一起主持创办《人权日报》。
1925年“五卅运动”后,《人权日报》被迫停办,秦德君身处危地,组织安排她去西安,以教书为掩护,继续秘密从事革命。
当然穆济波也带着孩子们,举家搬迁跟随。
在这里,她遇到了7年前,在成都学运中,认识的战友刘伯坚。当时两人互有好感,分别后再无相见,如今在西安,刘伯坚留苏归来,已经是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主任。
留苏一直是秦德君的梦想,怎奈与穆济波结婚生儿育女,计划受阻。她与刘伯坚久别重逢,聊起昔日并肩战斗的情景,他留苏学习见闻,和秦德君来说,太具吸引力,两人不禁旧情复燃。
身为穆济波妻子的秦德君,不惜红杏出墙,与刘伯坚谈起了恋爱。
刘伯坚
这一年,31岁的刘伯坚虽然未婚,但有一个固定女友——西安有名的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他在与秦德君旧情复燃的同时,还任由王叔振兴高采烈地准备婚礼。
等到秦德君告诉刘伯坚,她怀了他的孩子时,刘伯坚考虑再三,向王叔振摊牌,并提出分手。
然而,最后他们的婚礼如期举行,至于是如何挽救的婚姻,只有秦德君的回忆里中有记载:
她说“王叔振非刘伯坚不嫁,否则就要自杀”。
让秦德君很为难,她考虑到刘伯坚的政治生命,考虑到好友的安危,只能暂时放弃刘伯坚。
至于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作为同样优秀的革命女子王叔振,真的要非刘伯坚不嫁,以自杀逼婚吗?
1927年4月,他们的婚礼十分隆重,国共两党人士如冯玉祥、于右任、吉鸿昌、杨虎城等都有出席,至少在婚礼照中的刘伯坚,笑得很开心,丝毫不见被胁迫的样子。
刘伯坚王叔振的婚礼照片
1927年11月,秦德君平安地生下与刘伯坚的女儿秋燕。 穆济波接受了这个私生女,连同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照顾,带着生产不久的秦德君到南昌、又到南京。
大革命失败后,秦德君,将女儿秋燕托付给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用彤夫妇,此时的穆济波因生病住院,还有两个亲生孩子无人照顾,没有跟随她前往上海,他们就此别过。
“到上海住陈望道家里。我的心里仿徨,向往着去苏联。陈望道建议我也去日本……巧逢沈雁冰也要去日本,正在找同伴。陈望道、沈雁冰都曾是上海平民女校的文学部教师,我都热识,不是陌生人。沈雁冰负责买好船票,叫好汽车,我便随他登上轮船,启程东渡了。”
秦德君在《暮云深一一我和刘伯坚》
1928年7月初的一天,茅盾化名“方保宗”, 秦德君化名“徐舫”,登上上海开往神户的日本商轮。
秦德君回忆录中说,船在航行中,两人已经火速热络起来,明明比她大十岁的茅盾,会亲昵的称呼她为“姐姐”,并一再在书中详细描写,强调是她在茅盾落魄期间,充当他的精神支柱,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成为他的“女神”,并协助他完成了《虹》这部著名小说。
女主以秦德君同学胡兰畦为原型。
胡兰畦
每当他流露出消沉、悲观的情绪时,我总是耐心地规劝他,跟他一起分析革命低潮很快就会过去,鼓励他振作精神,朝前看,向前进。我还鼓励他跟我一起到苏联去。茅盾很受感动,,说他就象沉沦在大风大浪里,好不容易抓到了我这样一根救生藤。从此,茅盾的心情逐渐开朗,再不象原来那样失魂落魄了。”
秦德君的《我与茅盾的 一段情缘》( 《百年潮 》 19 9 7年第4 期 )
到了京都两人即同居,秦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并协助他创作小说、写作论文。两人曾准备去苏联,未能实现。
在1929年8 月,秦德君怀了茅盾的孩子,她偷偷乘船返回上海,向住在闸北景云里他母亲隔壁的叶圣陶取了一笔稿费(原本应该全部由茅盾妻子孔德沚取走),在日本人开的医院里做了人流手术。
孔德沚是茅盾由父母包办的原配妻子,从一开始的大字不识,到后来能识文认字,并且参加革命,并不像茅盾对秦德君诉苦说的那般不堪。
茅盾
况且她还生下了一双子女,在茅盾逃亡日本期间,她侍奉母亲,养育孩子,靠给人家洗衣服做小工,艰难度日,偶尔会得到一点稿费。
久而久之,孔德沚听闻了茅盾和秦德君在日本同居的消息。
……不久雁冰东渡日本。中间他们闹了一回恋爱事件,德沚在上海急得发跳,我常常去慰问,后来雁冰归国,一切回复原状。
宋云彬1946年9月1日《人物》杂志第8期的《沈雁冰(茅盾)》
1930年初,日本生存环境恶化,4月茅盾与秦德君一同乘船回国,住在杨贤江家中。
茅盾的妻子孔德沚常到住处哭闹,而茅盾的母亲坚决主张茅盾同孔德沚破镜重圆,茅盾素来很孝顺,一时左右为难。
曾经三个人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茅盾坐在中间,三人谁也不先打破沉默,那时秦德君已经感受到了茅盾的动摇。
四个月后,两人结束这段关系,茅盾提出“四年之约”,他将以四年写作所得稿费支付离婚费,之后他俩再图百年之好。
两人分手时,茅盾拉着秦德君到一家照相馆合照一张六寸相片,各持一张以为暂时分离纪念。
茅盾与秦德君的分手照片
此时,秦德君已经又一次怀孕,她不得不独自去了日籍医院,做了人工流产。
之后,身心俱伤,由侄子背着送回四川老家。
秦德君回到老家休养,1931年春天在重庆担任了川军统帅刘湘的,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参议官,第7战区司令部女参议官。
1934年她与刘湘的参谋长王心卫结了婚。
“后来王心卫向我求婚,我并不爱他,但是作为一个女人,漂泊半生,我想有个家,属于我自己的家,而不是寄人篱下”
这是秦德君嫁给他的原因。
“我知道王心卫 当时任刘湘的‘讨赤司令’,凡是进入四川境内的红军,由他带兵‘清剿’。……而我惟一能做的事,便是利用这个机会,阻止王心卫打红军。这是我提出答应结婚的先决条件,他答应了”。
1934年贺龙率红军路过四川时,王心卫听了秦德君的劝说,没有派兵围追堵截,这在《射洪党史资料》中有文字可查。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湘帅川军抗日,不想胃病复发,吐血而亡,没有了职务的秦德君弃家出走,由成都前往重庆。
这时秦德君遇到了在重庆的郭春涛,他们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共事,当时她还是穆济波的妻子,两个孩子的妈。
谁曾想到,十年间,秦德君都有了怎样的经历,出轨,生私生女,同居堕胎,逃亡日本,又当过军官太太……秦德君一心还是想去苏联学习,郭春涛答应助她前行。
1940年秦德君和郭春涛合影
但,周恩来指示郭春涛在重庆开展工作,秦德君成了郭春涛的助手,由于志同道合,接触频繁,1943年,秦德君和郭春涛正式结婚。
抗战胜利后,他们夫妻前往上海,秘密从事地下工作。
上海解放前夕,秦德君为了掩护郭春涛而被捕。在狱中饱受折磨。
1949年5月,她被国民党法庭判处死刑,在行刑的前夕,幸得解放军进军神速,把她从敌人屠刀下解救出来。
令人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郭春涛因积劳成疾,于1950年6月30 日病逝。秦德君和他的婚姻,仅仅走过了七个年头。
1999 年2月,秦德君去世。
秦德君一生五段感情中,受到伤害最深的恐怕是来自于茅盾。
无法履行的“四年之约”之后,秦德君烧掉了他们分手时合影的照片,和茅盾寄给他的书信。
茅盾在晚年自传《我走过的道路》中,只字未提他和秦德君在日本的一段生活。
多年之后的秦德君何以要一再去香港、日本、北京发表与茅盾的回忆文章,用不同方式揭示、抛出茅盾的这些事实,来“标榜自己,贬抑逝者”?
作为一个在革命风云中颠簸沉浮的革命女性,所有经历是她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结果,人不是神,人就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吃五谷杂粮,食人间烟火,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造成她情路坎坷,曲折、离奇、充满了传奇色彩。
出身决定了环境,环境决定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而命运又是什么呢?
秦德君29岁留影
自传体回忆录《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本想活成浴火重生的火凤凰,可却做了苦不堪言的苦黄连,终其一生,命运都在同我开玩笑。”
开玩笑的,真的是命运吗?或者是自己……
参考资料:《我与茅盾的一段情缘》 《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
《茅盾与孔德址、 秦德君》等
2025-02-13 09:00:14
2025-02-13 08:57:59
2025-02-13 08:55:43
2025-02-13 08:52:38
2025-02-13 08:50:21
2025-02-13 08:48:05
2025-02-13 08:45:49
2025-02-13 08:43:33
2025-02-13 08:41:17
2025-02-13 08:39:01
2025-02-13 08:36:45
2025-02-13 08:33:41
2025-02-13 08:31:25
2025-02-08 22:09:49
2025-02-08 22:07:34
2025-02-08 22:05:17
2025-02-08 22:03:01
2025-02-08 22:00:45
2025-02-08 21:58:29
2025-02-08 21: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