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之孙、中国豆腐的创始人淮南王刘安的悲情人生
2025-02-14 00:27:10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93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吞并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完成德意志统一。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七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记载于公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的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þiudiskaz(大众的),þiudiskaz又来自于þeudō,þ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的地图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神圣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邦联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邦联”。邦联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邦联的外交和军事。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奥地利帝国(1867年改名为奥匈帝国)。
此后数年,又有23个邦国加入莱茵邦联;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未加入莱茵邦联,而且不计算并入法国的莱茵河西岸和艾尔福特。
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即已崛起,与奥地利争雄于德意志。至19世纪,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建立一个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反而显得更加紧迫。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德意志邦联成立。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此后普鲁士越发成为德意志统一的主导力量,尤其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内政、军事和外交斗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收回北方被丹麦占领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普鲁士又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德国南部多个邦脱离法国统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国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纳粹德国。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展开入侵,后协同苏军迅速占领波兰全境,英国及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及其盟国迅速控制欧洲大陆及北非,但迫使英国投降或停战的计划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过发动闪电战,迅速占领了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对英国发动了空袭。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入侵苏联。德国于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遭受失败而由东线战场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国须防御意大利战线。诺曼底战役后增加了西线战场,同盟国军队进一步进入德国领土。
1945年4月25日的柏林战役中苏军攻入柏林城,4月30日苏军完全占领柏林城区,当天下午希特勒自杀,柏林防区司令打算向苏军统帅做出有条件的投降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拒绝,5月2日在多次交涉无果下柏林守卫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东德与西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1945年8月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划分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
柏林墙的涂鸦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的德国占领区合并。
1949年5月23日,合并后的德国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10月7日,德国东部的苏联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同年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社会主义政权纷纷垮台;
1990年,在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同意下,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
1990年8月31日,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2015年10月28日,联邦德国当选第70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2018年6月8日,联合国大会选举德国为2019年和2020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德国总人口8267万,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
经济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2018年外贸总额为22872亿欧元,其中出口额13174亿欧元,增长3%,进口额10887亿欧元,增长5.5%,顺差2287亿欧元。2018年,国内资产投资7057亿欧元,私人可支配收入19298亿欧元,私人消费支出17775亿欧元,公共支出6631亿欧元。国民总收入34604亿欧元。2018年,国家负债总额19143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56.5%。公共财政总收入15436亿欧元,总支出14855亿欧元,财政盈余580亿欧元。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农牧业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8年共有农业用地1664.5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73.1万公顷。2018年拥有农业企业26.7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平均占有土地62.4公顷,其中生态农业企业19900家。2018年农林渔业就业人口61.8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39%。2018年农林渔业产值227.1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0.67%。
工业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的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2018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8742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8%。2018年工业就业人数(不含建筑业)833.5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4620万)的18%。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外贸投资
德国非常重视对外投资和招商引资,也很重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英国是德国葡萄酒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从2010年开始超越了法国跃居欧洲吸引外资排名第2位,英国排名第1位。
进出口
2019年5月份德国出口额为1103亿欧元,进口额为916亿欧元。
财政
主要银行
(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
德意志联邦银行
(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达8200亿美元。
(3)德累斯顿银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增持其股份到96%。2007年底资产总额为5002亿欧元。
(4)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宣布进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5年,该行被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兼并,2007年底资产总额达4221亿欧元。2008年9月1日,德国商业银行宣布收购该行。
(5)德国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资产总额约为6165亿欧元。
财政预算
德国2014年的净新借款应会降至62亿欧元(80亿美元),创下40年以来最低位,并且联邦政府甚至可能在2015年就实现预算小幅盈余。
2015年联邦预算将盈余2亿欧元,到2017年盈余应会增至近100亿欧元,从而使德国能够开始偿还债务。德国政府在5月时称,有可能从2015年开始不再出现新增债务。2013年德国将把借款规模提高80亿欧元为一基金融资,以帮助修复10年来最严重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德国先前制定的新增债务目标是171亿欧元。
201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6%。这是德国经济连续第10年增长,但增速为2013年以来新低。
2020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1%。德国失业率将维持在5.0%,与2019年持平;就业人数将增长19万至创纪录的4540万;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2.0%和3.2%。
2025-02-14 00:27:10
2025-02-13 09:37:18
2025-02-13 09:35:02
2025-02-13 09:32:46
2025-02-13 09:30:30
2025-02-13 09:28:15
2025-02-13 09:25:59
2025-02-13 09:23:43
2025-02-13 09:21:27
2025-02-13 09:19:11
2025-02-13 09:16:55
2025-02-13 09:13:50
2025-02-13 09:11:35
2025-02-13 09:09:18
2025-02-13 09:07:02
2025-02-13 09:04:46
2025-02-13 09:02:30
2025-02-13 09:00:14
2025-02-13 08:57:59
2025-02-13 08: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