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故事,圣诞节的故事?
2023-09-07 16:29:00
施姓的来源,有谁知道施姓的历史由来呢?
施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编辑本段姓氏源流百家姓施(Shī)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2、出自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怒、纳西、傈僳等族有此姓。
施姓起源于上古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
施姓的发源地来源有两个说法。
一是古夏朝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天的湖北恩施县境内)
二是古代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她的后代便以 施 为姓,世代相传,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
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这是根据《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
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施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施氏正宗。
施姓的来历:
1、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出自殷商时期七族之一的施氏,属于以氏族名称为氏。据史籍《左传》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之弟姬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时期为专职制旌旗的工匠,古称“旌、旗、帜”为“施”,其族人子弟后代即以职业为氏族称谓,世代称施氏。
3、源于方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词典》记载:方氏系为改姓。明朝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其同姓族人纷纷外逃,以避株连,因而有改称施氏者。“施”字,拆开为“方人也”,因而也有为方氏者。
2023-09-07 16:29:00
2023-09-06 17:12:33
2023-09-07 16:29:01
2023-09-06 17:08:23
2023-09-07 16:29:02
2023-09-07 16:29:03
2023-09-03 07:40:51
2023-09-03 07:38:46
2023-09-03 07:36:41
2023-09-03 07:34:36
2023-09-03 07:32:31
2023-09-03 07:30:26
2023-09-03 07:28:21
2023-09-03 07:26:16
2023-09-07 16:30:43
2023-09-07 16:30:44
2023-09-07 16:30:44
2023-09-07 16:30:45
2023-09-07 16:30:46
2023-09-02 15: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