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用户!上交“色情自拍”即可成会员!草榴社区“骨干”被端了
2024-12-02 08:11:27
此人堪称三国最强谋士,智比诸葛亮,他若不死,曹操不敢称王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给《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排名,那么吕布当之无愧名列第一。可是一旦要给三国谋士进行排名,那就众说纷纭,很难统一意见了。
拿曹魏举例,有英年早逝的郭嘉,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还有有着毒士之称的贾诩。孙吴同样有江东四杰,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蜀汉除了卧龙凤雏外,还有姜维。
这些人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能够交手的机会并不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存在着与诸葛亮不相上下,甚至略技高一筹的谋士。
曹魏就有这样一个人,他的才能并不亚于诸葛亮,甚至在世的时候起到了决定三国走向的作用,他若不死,想来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一定能出现,曹操也不敢轻易称王。此人是谁呢?
两汉有了谋圣张良和兵仙韩信这两个天花板,后世谋士只能望其项背,或是以两人为标杆。故而许多谋士的计策,都在这两位先行者的“教科书”范围内。
以荀彧、荀攸叔侄二人举例,曹操称其有“王佐之才”,又称其为“吾之子房(张良的字)”,可见两人的能力之强。
然而不论是荀彧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针对刘备和吕布提出的“驱虎吞狼”的离间计,都没有超出一线谋士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两人看到了先机,只是这种先机只要是一流谋士都能看到。
例如袁绍集团的谋士沮授,同样也在汉献帝蒙难时提出过“挟天子”的计划。足以说明“英雄所见略同”,也从侧面论证了这个建议并非奇谋。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生来剑走偏锋、与众不同,他似乎不会被条条框框所约束,是独立于谋士体系之外的天生鬼才。他就是曹操集团前中期第一功臣——郭嘉。
郭嘉和二荀一样,在曹操创业阶段就加入其中,不管曹操做什么事,都会询问郭嘉的意见。当曹操的父亲被徐州陶谦的部下谋财害命后,愤怒地曹操当即挥兵进攻。
这个时候郭嘉冒着被责骂的风险也要告诉曹操此行的风险和收益,许多谋士都在讨论此举是否仁义,偏偏郭嘉在表示这种方式欠妥的同时,认为如果放下仁义,以复仇名义拿下徐州有利于曹操集团的未来发展。
可见郭嘉并非一个固守成规的谋士,他不会过于被道德所约束,一切都以集团利益作为出发点。故而郭嘉更像一个赌徒,一个深谙人性的大师。
刘备被吕布击败后投靠曹操,当时曹操并没有对刘备有很大的敌意,甚至愿意带着刘备面见皇帝。这个时候,很多谋士都在劝说刘备很危险,将来肯定是潜在的大敌,最好提前下手。
唯独郭嘉不这么认为,他说刘备的名声已遍布天下,杀了刘备会让天下有识之士望而却步,反而得不偿失。曹操接纳了郭嘉的意见,将刘备留在了身边。
后来刘备以追击僭越称帝的袁术,说服曹操派自己前往讨伐,不仅带走曹操的兵马,还斩杀了曹操的部下,甚至与汉献帝衣带诏合谋,准备铲除曹操。
郭嘉闻言大吃一惊,摇头顿足道:“我让明公留下刘备,一方面展示出明公的求贤若渴,另一方面也能制约、控制刘备,就算是不杀,也不能将其放走啊,此举与放虎归山何异?”
由此可见,郭嘉并非一个为集团利益盲目行事的谋士,他的思虑极为周全,软硬兼施,可稳可险.尤其在针对袁绍的时候,郭嘉的思维逻辑优势彻底展现了出来。
当时孙策统一了江东,刘备投靠了荆州的刘表,曹操与袁绍也正式展开对峙。曹操极为担忧刘备会劝说刘表进攻许都,也害怕孙策率军偷袭。
郭嘉听到曹操的担忧之后,微微一笑道:“刘表和孙策不足为虑,刘表定然担心自己压制不住刘备,从而不敢轻易进攻;至于孙策,性情刚烈,不肯放下身段,将来必定会被小人害死。”
果然,刘备给刘表提供进攻的建议时,刘表意料之中没有答应刘备。与此同时,孙策也遭到了小人的暗算,年仅26岁退出群雄逐鹿的历史舞台。对此,曹操极为佩服郭嘉的先见。
官渡之战前,曹操集团自上而下几乎都没有信心,毕竟袁绍盘踞青州、幽州、并州和冀州四个大州,几乎占据了东汉北方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口。
曹操深知两人不可能一直相安无事,此战是一定要打的,但这个仗该怎么打,曹操心里其实并没谱。这时又是郭嘉站了出来,他列举了袁绍刚愎自用、好谋无断等十个缺点,又相应提出曹操的十个优点。
两相比较下,曹操逐渐有了对抗袁绍的决心。再加上荀彧等人也在后方努力维持,终于在鏖战的胶着后,让曹操等到了机会,一举攻破袁绍屯粮的乌巢,彻底击败了袁绍的主力部队。
随着袁绍的去世,整个河北乱作一团,他的三个儿子开始为了继承权大打出手。郭嘉开导曹操,利用他们之间的兄弟嫌隙,逐渐扩大自己的优势。
又和郭嘉预料到的一样,三兄弟彼此内耗,袁谭最先被曹操剿灭,袁尚和袁熙最终被曹操感到了北方乌桓人的领地上。这个时候曹操准备放弃追击,毕竟袁氏土地尽失,几乎没了翻盘的机会。
郭嘉带病力荐道:“袁氏溃败,然门生故吏仍遍布天下,北方乌桓又深受袁绍照顾,必须一举拿下,以防后患。”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一举平定乌桓,掌握了精锐的乌桓骑兵。
袁氏二兄弟,再次东逃,逃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的地盘上。此时重病的郭嘉反而换了一种思维,临终时给曹操留了一句话,让曹操不必进攻,原地驻扎一段时间后,公孙康必定斩杀二袁。
果然,公孙康忌惮曹操大军,有了乌桓为例,他确实不敢反抗。可见到曹操没有进攻的意思,他转而想要讨好曹操,将二袁杀死,把头颅送给了曹操。
就这样,郭嘉临死之前,替曹操解决了心腹大患,用了极短的时间,将北方统一在曹操集团手中。足以见得郭嘉的神鬼之才,完全凌驾于当世谋士。
可以这么说,汉末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大多盘踞在北方和中原。不论是最初的董卓、刘备、吕布、袁术,还是劲敌袁绍,曹操以一人之力剿灭群雄,其中不乏郭嘉的影子。
只是可惜郭嘉英年早逝,看不到他和诸葛亮、周瑜等人斗智斗勇。就像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叹息的那样:“如果郭奉孝还在,我肯定不会遭此大败!”
这么一个喜欢弄险,不按常理出牌的谋士,显然站在的角度和其他谋士完全不同。那么假如鬼才郭嘉不死,曹操能够称王吗?
假如郭嘉不死,他一定会阻挠曹操称王。
因为曹操集团的核心理念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旦称王,那么这个理念就变得不堪一击。起码在郭嘉的理智看来,即便要称王,那也得等剿灭了刘备或孙权之后,彻底以大义名分屹立在朝堂和天下。
综上所述,郭嘉的格局和观念完全超脱普通谋士的界限,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能左右北方的发展。足以见得如果不是天妒英才,三国中期该会是如何精彩。
2024-12-02 08:11:27
2024-12-02 08:09:11
2024-12-02 08:06:55
2024-12-02 08:04:39
2024-12-02 08:02:23
2024-11-28 23:18:59
2024-11-28 23:16:43
2024-11-28 23:14:27
2024-11-28 23:12:11
2024-11-28 23:09:55
2024-11-28 23:07:39
2024-11-28 23:05:24
2024-11-28 23:03:08
2024-11-28 23:00:52
2024-11-28 22:58:36
2024-11-27 23:30:00
2024-11-27 23:27:44
2024-11-27 23:25:28
2024-11-27 23:23:12
2024-11-27 23: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