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稻纵卷叶螟,要注意重点防治
2024-11-27 23:18:40
德国38号坦克歼击车-"追猎者",火力强大,备受领袖垂青
1943年11月,盟军对德国柏林展开大规模轰炸,重创生产三号突击炮的埃克特公司旗下工厂,德国武器管理局为了弥补此损失,除了研制四号突击炮以外,也与BMM公司协议是否能生产三号突击炮。但由于BMM公司一直以生产38t坦克的底盘为主,在转换方面有所困难,因此便提出研制一款使用38t轻战车的底盘的新型驱逐战车。
1944年3月,三辆原型车完成。,该车的外型非常容易辨认,车体四面皆为倾斜式装甲,火炮配置于车体右半部。该车原名为38(t)式驱逐战车,
但因为工厂在登记名称时,将该车与另一种E-10战车搞混,而使得接手部队也沿用了该错误名称好几周,而在古德林写给希特勒的报告书中,也是将该车称为「追猎者」,因此才没有与其他德军战车一样使用动物命名。
作为一辆驱逐战车,追猎者与其他车款一样:生产快速、车身低矮容易进行伏击,该车搭载75mm PaK 39 L/48,可以在700公尺击毁苏军的T-34中型战车,正面为向后倾斜60度的60mm装甲(相当于120mm),而本车的机械可靠度也相当高,在战场上的故障率比起其他车款少许多。
追猎者主要的缺陷在于车身体积狭小,车内空间也变得非常狭隘,这连带影响了主炮的射界以及人员的视线,追猎者常常为了调整射角而不得不转动车身。主炮的配置也有相当大的问题,由于主炮的填弹位置与主炮配置皆在右方,这导致装填速度低于理想,而炮口与地面的高度也仅有约1.4m,使开炮时容易使车体前方尘土飞扬。
本车的衍生型包含了当初在生产时,希特勒曾特别要求有一部分的车辆必须要将主炮更换为火焰放射器,这种车款被称为「38t火焰放射战车」,其中它的火焰放射器非常容易损坏,该车生产数量约有50辆,皆被配置于西线对抗英美联军。
另外还有搭载105mm Sig33/2榴弹炮的追猎者30余辆、救济型追猎者106辆,其他还有许多停留在计划中的追猎者衍生型,但都并未被制造出来。
该车的登场时间已难以考证,能确定虽然其产量高达2800余辆,但登场时间太晚因此难以对战事造成影响,而且终究也只是轻型驱逐战车。
在二战结束后捷克将158辆的追猎者转售给瑞士,该国在经过一些改装后,将之装备于瑞士陆军,并改名为G-13型自走反战车炮,一直使用至1970年才除役,现在可见到的追猎者多为瑞士原装车。
2024-11-27 23:18:40
2024-11-27 23:16:24
2024-11-27 23:14:08
2024-11-27 23:11:52
2024-11-27 23:09:37
2024-11-26 10:28:41
2024-11-26 10:26:25
2024-11-26 10:24:10
2024-11-26 10:21:54
2024-11-26 10:19:38
2024-11-26 10:17:22
2024-11-26 10:15:06
2024-11-26 10:12:50
2024-11-26 10:10:35
2024-11-26 10:08:19
2024-11-22 12:59:50
2024-11-22 12:57:34
2024-11-22 12:55:17
2024-11-22 12:53:01
2024-11-22 1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