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物语全部版本(工人物语历史典藏版现已发售)
2023-08-30 01:59:04
水浒传里的和尚是谁(水浒传中哪几位人物做过和尚)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人物众多,身份、职业也是五花八门。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有一类人物数量很少,却在书中发挥过重大作用,这便是和尚和道士。在小说当中,有名有姓或有法号的和尚一共有七位。
第一位:鲁智深
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原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性格直率豪爽,嫉恶如仇。
郑屠欺压金翠莲父女。鲁智深打抱不平,三拳将郑屠打死,遭到官府通缉,不得不流落江湖,最终在金翠莲的帮助下,上五台山落发为僧,成了一名和尚。“花和尚”的绰号也在随后名震江湖。
鲁智深成为和尚后的经历非常传奇。不仅大闹五台山,而且屡次破坏寺庙的清规戒律。师傅智真长老不得不让鲁智深离开五台山前往东京大相国寺。
鲁智深轻而易举降服了众泼皮,却因为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再遭官府捉拿。几经辗转,鲁智深与杨志、曹正一起在二龙山占山为王,最终加入了梁山。
鲁智深为人光明磊落,堪称侠之大者。他对宋江的招安政策非常不满,多次出言劝阻。梁山受招安后,鲁智深义无反顾,出现在四大战争的战场,屡立战功,最终活捉方腊,立下奇功。战争结束后,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第二位:行者武松
与鲁智深的真和尚身份相比,武松只是在最后才遁入了空门。他早年因打死人流落江湖,因在景阳冈打虎而一举成名,当上了阳谷县的都头。
潘金莲与西门庆、王婆等人害死了武松的兄长武大郎,及其武松万丈怒火,将西门庆、潘金莲杀死,也因此被流落孟州。
此后,武松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来到二龙山与鲁智深会合,并与众人一起上了梁山。
梁山大聚义时,武松第十四位,此后,武松随众兄弟参加了四大战争,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被灵应天师包道乙斩断左臂。战争结束后,武松留在了杭州六和寺,正式剃度出家,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和尚。
第三位:智真长老
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的主持,鲁智深被迫来到五台山出家,是智真长老力排众议将其收留,更令人诧异的是,智真长老并没有按弟子辈对待鲁智深,而是将其赐名为“智深”,与自己同辈。
这就足以说明智真长老是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
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智真长老说了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不仅道出了鲁智深一生的道路,同时也点出了鲁智深的结局。
第四位:智清禅师
与洞察世事的师兄智真长老相比,东京大相国寺的主持智清禅师则要逊色很多,他浑身上下都透出一股世俗气。为了不让鲁智深给自己的寺庙添麻烦,他与其他僧人连哄带骗,最终将鲁智深打发去守菜园子。
第五位:海公
海公本名裴如海,原是裴家绒线铺里的小官人,后来在蓟州报恩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海公。裴如海早年曾拜潘巧云的父亲为义父,比潘巧云大两岁,也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故此,潘巧云将裴如海称为师兄。因为有了这层特殊的关系,裴如海经常与潘巧云见面,后来有了私情,最终不但自己死于拼命三郎石秀之手,还连累潘巧云被杀。
第六位:宝光如来邓元觉
邓元觉法号元觉,是正儿八经的和尚,还是方腊的国师。此人手持一条五十多斤重的禅杖,是《水浒传》中仅有的两位以禅杖作为兵器的人物。
邓元觉武艺高强,曾在杭州之战期间与鲁智深大战五十回合,难分高下。这也是全书中唯一一个与梁山为敌的和尚。邓元觉最终在睦州之战中被花荣射杀。
第七位:大惠禅师
大惠禅师是杭州六和寺的禅师,出现在小说第一百一十九回。
当时,鲁智深决定在杭州六和寺圆寂,大惠禅师亲自出面主持。与小说中其他的和尚相比,大惠禅师可谓惊鸿一现的角色,仅仅在鲁智深圆寂前说了几句法语,并没有给读者留下太深的印象。
参考书籍:《水浒传》
2023-08-30 01:59:04
2023-08-30 01:56:57
2023-08-30 01:54:50
2023-08-30 01:52:44
2023-08-30 01:50:37
2023-08-30 01:48:30
2023-08-30 01:46:24
2023-08-30 01:44:17
2023-08-30 01:42:10
2023-08-30 01:40:04
2023-08-30 01:37:57
2023-08-30 01:35:50
2023-08-30 01:33:44
2023-08-30 01:31:37
2023-08-30 01:29:30
2023-08-30 01:27:24
2023-08-30 01:25:17
2023-08-30 01:23:09
2023-08-30 01:21:02
2023-08-30 01:18:56